Press "Enter" to skip to content

如何拯救破碎注意力? 3款App让精神「全集中」,助你重拾专注生活

自新冠病毒(COVID-19)侵扰台湾以来,禁止内用、上班分流等防疫措施,大大地打乱我们的生活节奏,从2022年初这个时间点回头看,大概没几人能说过去一年来一切顺心、安稳。我尤其感受深刻的是,这段期间自己的专注力变得更分散、更碎片化。

尽管居家办公大幅降低外在环境的影响,然而当关在家里不出门,内部干扰却增加了,使得精神总是无法集中,不由自主地想「趁着阳光正好,赶紧晒衣服」、「中午想煎个汉堡排,得先去趟市场买材料」、「家里除尘纸没了,快上网下单」⋯⋯这些琐碎小事实际花费的时间加总起来,可能仍不及通勤时间长,但坐在家里要进入工作心流,却总是被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念头给打断,可以说是「生产力杀手」。

虽说我也很享受远距工作的自在时光,但直到重返办公室并迎接新的工作内容後,面临了一波「转换的阵痛」,也让我重新检视规画调整自己的工作与日常。

为了把破碎的专注力给拼凑回来,我用了几个月的时间,陆续尝试不同的辅助工具,筛选出其中3款App进行长时间的实测与记录,比起3C达人们对各种功能、介面的深度分析,这更像是结合个人经验的一般使用者心得。

但如果你也觉得历经三级警戒後,生活节奏破碎不堪,这或许能帮助你重拾专注力。

远离生产力杀手,跟着小夥伴爬上山顶

首先,《专注旅人》是一款以视觉导向、结合登山主题的番茄钟App,会注意到这款App,是来自UI/UX(使用者介面/体验)设计师好友的推荐:「这款App已经红遍台湾设计圈。」虽然说法是夸张了些,但综观软体开发、美术设计与自由工作者等社群,的确发现引起不小的讨论与关注。

《专注旅人》是出自台湾设计师陈冠宏与友人的业余专案(Side Project),约用半年的时间开发上架,获Apple Store编辑推荐,是2021年7月最佳App;不管是概念发想、动画制作等等,每一步都经过缜密思考与研究,特别是UI设计,结合了疫情下的登山热潮与营造大自然氛围的插画,用户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作为登山小夥伴,一起开启「全集中」模式,踏上专注的虚拟登山之旅。

《专注旅人》的使用流程非常单纯,只要设定好时间,与接下来预计完成的工作项目,使用者按下开始键後,App会跳出邀请「深呼吸」的提示,待一个深呼吸结束,紧接着便开启一连串「爬山→(休息→)路径纪录→爬山→登顶」的旅程。

或许有人会觉得流程与动画有些单调,但其实作为一款生产力工具,视觉画面与其绚丽吸睛,重点放在营造安稳氛围,以及恰到好处的陪伴感,对我来说更是受用。

因为这样的简洁视觉,是那种手机摆在桌旁,人们可以感到舒心,随时瞄到小夥伴在一步步前行也不至於分神,而是能安定地在工作上一点一滴地完成,恰恰瞄准了资讯爆炸的社会中,现代人对注意力集中的需求。

除了持续登山的专注模式外,工作过程如果要上厕所、倒水,或是被突如其来的状况、临时问题打断当下作业,只要轻触萤幕,画面上的旅人就会坐下来烤烤火休息,使用者可以随时切换状态、处理外务,并在解决後,轻点萤幕继续旅程。

每当走完设定的专注时间後,App会自动跑出里程纪录,看着旅人小夥伴在山峰上欢呼,自己也小有成就感。除此之外最有用的,是帮助我了解每一项工作所需的专注时间,像是写一篇文章,我平均需要一个半小时,写一则社群贴文,则大概需要40分钟。唯一小缺点就是,一直开着这款App,任何手机都可能会变得比较烫。

灌溉土地不分心,种出一片专注森林

另一款令我赞叹不已的专注App,是早已红极一时的《专注森林》,同样是台湾团队开发,视觉走向量风格的插图路线,主打用专注力「种树」,让使用者打造自己的森林。虽然《专注森林》从2018年上架至今,但开发团队时刻科技持续推出新功能,更在疫情期间限期发行「停课不停学特别版」,首次开放免费下载。

《专注森林》的功能介面也很简单明了,打开App後可以选择植物,种植在由一块块方格拼凑而成的土地上;并设定预计专注的时间,时间愈长、种出来的树愈华丽,例如30分钟你可以种出一棵普通的雪松,但专注两小时,你会获得一棵装饰华丽的圣诞树。

此外,每棵树还可以贴上项目标签,预设选项有工作、运动、社交等,也可以自己新增,量身打造自己的专注清单,方便记录,更可以确实统计在各项目标上所花费的时间。使用流程大致以「设定时间→选择项目标签→专注种树→领取金币→金币兑换」进行。

透过每一次专注所获得的金币奖励,可兑换一棵在真实世界的「真树」!时刻科技与国际种树组织Trees for the Future合作,使用者只要花2500个金币,就可以为地球多种下一棵树木,让人更有动力去使用这款App,彷佛专注精神不只为了效率,更为了守护地球。

《专注森林》还有一大卖点:内建「深度专注」选项,启动後在设定的时间内,使用者必须全神贯注在目标上,因为一旦不留神滑了一下手机、离开了《专注森林》,你种植的树就会枯萎而死,制约的力量更胜於《专注旅人》。

相对於《专注旅人》,《专注森林》功能非常齐全,适合想要每日规律使用的人,不过我的工作型态需要随时回应讯息,实际上容易让树苗枯死,所以比起打造一座虚拟森林,我使用《专注森林》的动机更来自於在真实世界多种几棵树。

快速切换场景,专注、冥想、全集中呼吸

最後要介绍一款以声音为主、辅助身心健康的App《潮汐》,结合专注、睡眠、呼吸与放松等4大应用模式,最初目的是帮助使用者减压和管理睡眠。潮汐的开发团队来自中国,缘起自创办人郎启旭个人经验。郎启旭曾经深受睡眠障碍与焦虑所扰,透过冥想来排遣都市工作与创业的压力,於是兴起了打造一款身心产品的念头,《潮汐》就这样诞生了。

点进《潮汐》,功能介面的风格乾净俐落,在专注模式中,基本上以倒数计时的数字动画为主,没有暂停功能,只有长按结束按钮提前终止专注时间。

流程大致以「设定时间→选择专注标签→选择声音场景→开始专注」方式进行,最大亮点在於可以挑选各种背景声音场景,有山海、森林、沙漠、市场、图书馆等各种声音,也提供不同风格的配乐,而我近期最爱用「岩雨」——下雨的山林,点缀几声鸟鸣,让人很放松。

相较於前两款App,潮汐的介面以真实影像为主,更着重在声音的陪伴,虽然会帮使用者记录每一次专注的时间,却没有特别设计奖励机制,重点摆在帮助使用者掌握自己的身心状态。

其实比起专注功能,近期时常睡不好的我,更常用潮汐的睡眠模式,设定好预计起床的时间後,可点选想要搭配的音乐或白噪音,并预设播放时间的长度,例如15分钟後或是30分钟後停止,还会记录深度睡眠时间。

此外,《潮汐》可以设置自动录音功能,让使用者早上起床後,回顾自己昨晚的鼾声、梦话等状态,是满有趣的体验。不过也发现有几次录音,其实不是录到人声,而是录到了窗外街上的交通噪音。

找回专注力与规律感,以稳定的步伐继续前进

体验过这3款App後,针对专注功能,个人偏好《专注旅人》,除了设计风格讨喜外,各式介面非常人性化,都可以很直觉地操作,达到「不假思索」的流畅感,帮助我将支离破碎的专注时间给重组回来。

谈起实际效果,确实提升了效率,但我更开心的是重新掌握注意力的踏实感。尽管工作负荷与挑战度并没有降低,但就像让紧绷、躁动的灵魂平静下来一般,以25分钟为单位、每次专注一件事情,稳步前进的节奏,非常安心。

责任编辑:吴佩臻、张庭銉

0 0 投票数
Article Rating
订阅评论
提醒
guest
0 Comments
内联反馈
查看所有评论
0
希望看到您的想法,请您发表评论x